新基金成立一波三折,这是一家“特立独行”的基金?
2018年中,腾业创投准备成立一支新基金,这支新的基金将成为他们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第6支基金。本以为新基金和之前的基金一样,不需要对外募资,所以可以很快就能完成基金的注册登记和备案,但却意外地在政策的严控下,成为了一个跨年度的工程。2018年3月,中基协新规发布自律新政严格入会标准和基金备案,而工商登记管理部门也开始严管基金登记注册并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前置审批(俗称路条)。也因此,这支基金的设立经历一波三折,最终在政府引导基金加入后,获得基金工商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许可,才得以在2019年10月31日完成工商的注册登记。
跨越2019年直到今年3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支持经济恢复的迫切形势需要,相关监管部门调整政策积极推动基金注册与备案,借助中基协建立针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创投基金备案绿色通道,腾业创投的这支新基金成为了疫情期首批成功完成备案的创投基金,并在之后的一个月内投资了TMT、医疗健康、先进技术领域的5个初创期项目:2个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派真生物和中精普康;2个先进技术领域的项目——金合能源和智天新航,还有一个是专注于通信芯片技术的远传融创。
腾业创投的投资理念一直是坚持少而精,走精品策略。短期内连续投资多个项目在腾业创投过往的投资经历中是极为少见的,看起来也与他们“少而精”的投资策略似乎有些不符,是什么样的底气让他们可以逆势而行?
对此,孙敬伟告诉24新声,这支基金的设立经过了漫长的周期,但是在这个时间内,他们从未中断过对项目的选择、沟通、调研以及项目的预决策工作。正是这些前期工作的积累,他们才能在基金完成备案以后快速完成多个项目的连续投资。
孙敬伟向24新声介绍:“腾业创投不同于其他需要向社会募资的投资机构,除了这次新设基金有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外,其它之前的投资所使用的资金全部源自于其自有资金。而且基金规模也做了严格的限制,不会超过2个亿。在没有募资压力和太大投资压力的情况下,团队能保持极度专注且严格遵守确定的投资策略进行项目投资,以确保投资动作不变形。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到本质,我们从未改变坚持优中选优的精品策略。”
选择何种项目投资并服务好投资的企业,腾业创投能够对接的企业资源和管理边界在哪里?有着外企高管和国内创业经验的孙敬伟,对早期投资和团队及机构的能力边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给到创业项目资金支持,更希望我们的资源能够帮到企业。我特别希望可以和项目方有更多的沟通,了解项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投的项目太多,就很难顾得过来。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精力和资源的边界。”
在孙敬伟的概念中,投资项目数量也并不是固化的数字,只要符合他的投资标准,他都会去投资。正如他三月份投资的派真生物和中精普康就极具代表性。他们都拥有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技术,其创始人和团队也都是细分行业中的佼佼者,拥有非常丰富的技术积累、行业经验和认知。腾业创投是做初创期项目天使投资的机构,对孙敬伟来讲,他希望他所投资的项目能够成为行业翘楚。但是,天使期投资的项目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挖掘有成为全球性标杆潜力的企业就成为了他投资的追求。
“在全球视野下,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团队,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我认为,专注于基因治疗药物CDMO的派真生物和开创医疗质谱平台肿瘤早期筛查的中精普康都有机会成长为所在细分行业中的标杆企业。他们都拥有尖端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也能够有效地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的趋势是从跟随到追赶超越,而这两个项目都有超越同行竞争对手的机会。”
技术、团队、行业经验都是孙敬伟考量创业项目的重要因素。但从投资的角度去看,医疗健康领域的临床需求大多较为细分,而一般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都比较有限。“从Me Too、Me Better 到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 ,有可能出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更高的天花板需求”是作为投资人的孙敬伟一直寻找的焦点。
投资就是投人
投赛道还是投选手?这是很多投资人都会遇到的选择。有人喜欢追捧热点,投资热门领域;有人喜欢以静制动,独宠某些赛道;也有人抛开赛道,独独信任创业的那个人。而孙敬伟则是“人为重,事为先。”
“我一直坚信企业最后的成功,不会是科学家的成功,也不会是一个工程师的成功,一定是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只有企业家才可以把企业做成功。”在创业方向正确,符合行业大势的前提下,人本身的素质成为了孙敬伟投资选择的重要考量。而这个理念的形成也离不开孙敬伟过往的经历影响。
大学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生毕业后,孙敬伟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外企,从基层的技术研发到技术管理,一直到业务拓展和市场营销,所有的工作流程都经历了一遍。在外企工作了八年之后,他与中科院计算所的师兄弟们一起开始尝试自己创业。在成为创业者的几年中,孙敬伟深刻地体验到了“人”的重要性。
不同于做科研或者学术对人仅有专业性上的要求,创业对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从产品研发、生产、品控,再到市场、业务、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创业者的协调兼顾。看着创立的企业产品在铁路、地铁上有了看得见效果的业务拓展,看着企业的订单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几千万再到一个亿,孙敬伟也全程经历和感受了创业企业的艰辛和坚守以及高速成长的成就感,也正是这段创业经历,让他更能明白人的重要性。
“我们那时候创业,属于无知者无畏,几个理工男对技术的执着精神也用到了业务拓展、产品打磨等方面上。既然我们选择了创业,就要把它做成一个有价值的公司。创业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挑战和诱惑,如果创业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决心,没有足够的胸怀和格局把这个事情做成一种事业,即便是很有能力,很有技术积累的创业者,也只会把事情做成生意。而投资把创业作为事业的企业才是我们投资的标准和诉求。”
“投资圈都有一个共识,所谓投资就是投人。牛逼的事一定是牛逼的人做出来的。做投资都需要做判断,不可回避地要去看创业者的历史。牛逼的人往往一路都比较出众,甚至特立独行。对于熟悉的领域、熟悉的行业或者熟悉的人,我们的判断力会更强。在投资一个不确定的事件时,我们要对未来做出一个确定的决策。那么,投熟则会对项目的判断更加有利,就好比我们投资的商业关系发现与商业安全工具--天眼查。”
“天眼查”的创始人柳超是河南省理科高考状元,就读于北大攻读计算机专业。UIUC博士毕业以后,在微软研究院工作,后又担任搜狗首席科学家。在孙敬伟看来,柳超过往的专业背景和经历让人印象深刻,而这样一路在同龄人中保持佼佼者位置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成功的概率都会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即便是柳超还未有成形的商业计划书,仅仅看完产品模型后,孙敬伟就愿意投资“天眼查”这个项目的原因之一。
享受陪跑比赚钱更有乐趣
“当风口来临的时候,往往是很多人一哄而上,企业之间也面临着一场残酷的竞争。企业可以借势,但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会是一地鸡毛。”并不是所有站在风口上的猪都会飞,即便是趁着行业东风飞起来了,风停以后还是会掉下来。孙敬伟认为,“和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做企业是一场长跑。大多数企业从创立到IPO,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可以成为行业当中的佼佼者。”
但在企业积累的过程中,创业者往往面临无法向他人诉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作为曾经的创业者和现在的投资人,孙敬伟更能理解他们情绪上的困扰,也会主动与创业者多沟通,为他们纾解压力,做他们的“心理按摩师”。
“很多创业者在遇到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持续的深入思考。但由于很多事情是他们第一次经历,所以他们只是有些犹豫和没有办法下决定。我的作用就是,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和他们形成共识或者让他们这个团队更加坚定,去支持或者帮助他们作出决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我个人来说,帮忙,不添乱,绿叶陪红花,这是蛮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与金融、财务背景出身的投资人不同,有着跨国企业就职经历以及十年创业经历的孙敬伟,对于创业投资的理解更偏重于初创企业本身,偏重于创业者或者创业企业的价值创造。他更希望创业者能够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把创业作为事业来做,也更希望创业企业能够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为行业和客户带来价值,而投资机构也可以在项目成功之后顺便“挣点小钱”。
“作为一个天使早期投资人,我们愿意和创业者一同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梦想开始,然后和他们一起走过这些过程。我享受陪跑的过程,这比赚钱更有乐趣。”对孙敬伟来说,陪伴创业企业一同走过坎坷的成长之路,看着他们实现梦想,他自己创业时未成功上市的遗憾也得到了弥补。
“人因梦想而伟大,我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参与而有些许的不同。如果通过我们的参与让周边的世界更加美好,这就是我们去做一件事的理由。”在孙敬伟对自己的投资风格评价上,他认为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也是乐观主义者。他的投资风格和过往决定了他对技术、对产品的要求是稳健的。但因为早期投资的不确定性很强,没有确定的客户,产品也还在不断打磨,没有成熟的规模与体系,这个项目投还是不投?这个时候需要有理想主义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做出决定,所以他对创业项目未来的预期会更加偏向乐观。
科技可以改变世界,工程师研发出身的孙敬伟也更关注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在他看来,技术研发与应用方向有两个市场,一个存量市场,一个是新兴行业的增量市场。而增量市场是他特别关注的领域,相比于产品迭代升级和进口替代带来市场机会和竞争更加残酷的存量市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增量市场对创业公司更为友好,可想象的市场空间也更大。因此,未来孙敬伟的投资选择也会向新兴行业和领域更加倾斜。